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学生活动
    坚定信念强党性 勇担使命践初心
    ——师范学院2025年第一期发展对象培训班顺利举办
    发稿单位:学工办 发布日期:2025-05-28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切实加强发展对象党性教育和理论武装,进一步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于2025年5月18日至24日举办2025年第一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全院67名发展对象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突出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等重点内容,设置了集中授课、实践锻炼、联组讨论、实务指导等多个模块。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学风端正、态度认真,切实做到学有质量、学出实效,锤炼了党性修养,砥砺了使命担当。

    扎实理论基础 锤炼坚强党性

    在专题讲座环节,学院党委书记于水波以《强化党性修养 做合格学生党员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题,结合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从“把握历史方位、坚定理想信念”“对照党章要求、找准成长差距”“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使命与责任,激励学员坚定信仰、锤炼党性,将个人奋斗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北京联合大学基层党建督导专家张俊玲教授以《以理想信念为帆 以教育使命为舵》为题,紧扣师范生成长成才的特点,系统阐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根基,勉励同学们将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孟宪东教授围绕《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作《理论经典 实践指南》专题讲座,深入解析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原理,帮助学员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真理力量和价值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北京联合大学春雨报告团副团长、离退休人员党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关工委委员郭淑敏教授以《学习贯彻党章  锤炼坚强党性》为题,教育引导青年发展对象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强化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赓续红色基因 启智润心育人

    为进一步强化发展对象的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5月24日,学院组织发展对象培训班全体学员赴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马安村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启智润心育人”实践学习活动。

    马安村是京西地区著名的红色村落,抗战时期曾是房涞涿联合县政府、抗日高级小学和二分区部队的重要驻地。学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依次参观了村史展厅、南宁阻击战场遗址、老帽山六壮士战斗遗址等红色遗址,深入了解了“坚定信仰跟党走”“万众一心守家园”“红色基因代代传”等村史故事,切身感受了马安人民在抗日烽火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与忠诚担当。

    在实践学习活动的最后环节,教信系、艺教系学生第二党支部的学员李天恒以“启智润心”支教团成员身份,为全体学员作题为《当星光遇见心灯:一场教育共育的青春远征》的支教感悟分享。他动情讲述了在马安村支教期间的所见所思,从初识的陌生到建立信任,从教学挫折到情感共鸣,他以音乐与自然为媒,与孩子们搭建起心灵的桥梁。

    “我更加体悟到,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点燃希望、唤醒心灵。”李天恒表示,支教不仅是一次教育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在乡村课堂中,师范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用知识播撒理想,用青春点亮未来。

     

    践行初心使命 勇担时代责任

    在此次赴马安村的实践学习中,不少学员不仅是“再访故地”,更是“重温初心”。他们曾以支教志愿者的身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耕耘希望,如今作为发展对象重返旧地,收获的是更深刻的思想洗礼与使命觉悟。一封封朴实真挚的文字,记录下他们心灵的触动,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坚定理想的真实图景。

    很荣幸在今天以发展对象的身份,前往房山区十渡镇马安村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实践活动,我深受触动。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了,马安村作为抗日模范村,它所传递的红色精神与让革命担当都让我深刻理解与明白了生命的量值与党员的责任。这让我想起在去年暑期支教时,在课堂中为孩子们点亮的知识之光,无论是支教时耐心授课,还是如今在培训班汲取思想养分,都让我体会到奉献与担当的意义。岁月更迭,马安的故事成为了民族记忆的一部分。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硝烟已经散去,我们要携手共进同奋斗,不忘初心永向前!

    ——师范音乐2301B班刘乐铭

    去年盛夏,我随支教团队在马安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村民们质朴的笑容,成为我难忘的记忆与前行的动力。如今作为发展对象,我怀着崇敬与激动之情重返此地。

    刚到村口,便惊喜遇见曾坐在教室第一排的琳琳,重逢的喜悦让我眼眶湿润。走进红色长廊,"最后一粒粮、最后一个郎"的誓言与泛黄史料,尽显革命先辈的不屈气节。在长廊尽头,民宿老板陈姨热情相迎,温暖情谊在寒暄中流淌,我们参观的抗日高小旧址与村史馆,曾是授课之地,馆内破损的鞋子、磨损的煤油灯,诉说着战火中办学的艰辛,更让我体会到教育传承的厚重。此次重访,既是故人相聚,更是精神的洗礼。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师范音乐2302S3班丁然

     

    注重实务指导 提升规范意识

    为提升学员撰写入党材料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培训班还专门安排了两场实务指导讲座。学院专职组织员刘守合老师以《大学生入党材料常见错误提醒》为题,结合典型案例,系统讲解了大学生在撰写入党材料中常见的理论性错误、格式逻辑问题、态度问题以及特殊风险。组织员冯英围绕《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与优缺点分析的撰写要点》作专题辅导,详细介绍了入党材料的撰写结构、内容要求及注意事项。这两场讲座紧贴党员发展实际,兼具理论指导性与操作实用性,为学员今后递交规范、真实、严谨的入党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员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国情怀,进一步增强了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为学院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党员工作、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稿单位:学工办 文章作者: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