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教学系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新闻动态
中国语言文学系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方向
    发稿单位: 发布日期:2024-03-22 浏览次数:

         师范学院2020级教育研习大会第三场专家进校讲座在1月11日上午于融创楼418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中文系教师韩卫娟老师主持,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朱彤进行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方向”,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课标新理念的解读,第二部分是阐述针对新理念的相关教学研究。

          对于课标中的新理念,朱老师首先强调了其核心素养,如在构建真实语言运用情景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形、在价值观和必备品格方面体现的内隐性和在不同学段的不同学习要求所体现出的阶段性。其次,朱老师又将2022版新课标与2011年的课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新课标在实践性、综合性、尤其是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方面有明显增强,进一步说明新课标通过结构化活动对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视。接着,朱老师强调,新课标所提出构建任务群的作用是将活动的形式固定下来,实现理念的统一,从而能够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予以实践。在活动过程中,构建真实的情境或体验真实的产品是构建任务群的基础,比如通过创办真实的公众号、进行真实的采访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活动。最后,朱老师又对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要求进行了分析。新课标对于学业质量要求“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要通过参与培训研讨清楚地了解学业质量的要求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而好的教学评价既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提升,也能让学生考出个好成绩。

          对于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朱老师分别从整本书阅读、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单元作业、项目学习和实习教学五方面进行举例说明。做好整本书阅读首先就要“选好书”,参考权威书单,结合教材内容选取阅读书目。接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通过教师的无意分享、海报的张贴、精彩片段的放映、班级图书角的搭建等方式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上好预读课,再通过设计多种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多次进入文本进行通读和研读,最后通过搭建多方式的交流平台完成阅读。此外,朱老师还为大家展示了“名著任务招聘会”和“四大名著电影展播”的整本书阅读手册和学校“读书节”的各年级活动,深刻体现着整本书阅读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跨学科实践活动需要围绕课程标准,通过创设真实并具有学科特点的活动构建起学科间的联系。单元作业的设计要求“减量提质”,通过作业与教学一致和落实语文要素的原则来确定作业目标和作业结构,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景化设计,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要注重内容形式的多元化,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力;也要统筹安排持续化,逐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开发“项目任务”,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能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由“学习者”的身份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而解决真实的问题。紧接着,朱老师结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从整体设计、操作实施和评价设置角度进行“走进圆明园”的项目学习案例分享,同学们受益匪浅。

          朱老师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识字教学更加注重科学性,因此在讲述汉字时应该注重字理识字。比如举办“‘三言两语’讲汉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问题驱动讲解自己对汉字的字源理解而转变为小老师的角色,提升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活动最后,韩老师旧整本书阅读中“如何选书”进行补充,强调读经典的书就是在与经典“对话”,通过“对话”走进文本去体会作者的目的和用意。针对如何解决学生产生与原文意义较远的理解时,朱老师提供了两条解决办法,一是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二是教师自己读懂把孩子引入正确的方向。对此,韩老师还举了《精卫填海》和《骆驼祥子》的例子,深入说明了应该深入体会对“微小的力量战胜自然威胁的民族精神”和“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社会的不满”的理解,与文本对话。


    发稿单位: 文章作者: